香港公司註冊,公司秘書服務,商務中心,商標註冊,虛擬辦公室
    關於我們   成立香港公司   商標註冊   虛擬辦公室   公司秘書服務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 丁香園李天天:現在談大健康行業的下半場為時尚早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2036084488160218&wfr=spider&for=pc"

新浪財經發布時間:03-2416:33新浪財經官方帳號來源: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互聯網在此次“抗疫”過程中的作用不容置疑,AI、5G等技術對疫情期間的醫療有著強大的助力,與一兩年前相比,互聯網和醫療機構的結合更深度、更整體。而在健康層面,互聯網也沒有缺席,一直以來在健康領域深耕的丁香園在疫情中的表現也非常亮眼。從疫情數據、防疫知識到線上義診,丁香園總平臺的流量已經達到了70多億人次。全球疫情爆發,丁香園又將諸如疫情地圖、科普知識、醫生教育等內容做成多語言版本上線,之前做的醫生培訓課程也進行了英文翻譯。很多人認為,疫情催發了多個行業爆發式發展,那么對于互聯網醫療健康行業呢?疫情暴露了中國醫療哪些方面的不足?遠程醫療資源缺失能否解決?區塊鏈、5G給互聯網醫療帶來了什麼變化?3月20日,丁香園創始人、董事長李天天做客【空中亞布力】,并對此進行了解答。以下為分享內容(有刪減)。12020年互聯網醫療健康不會出現大爆發2020年,互聯網醫療健康會出現大爆發嗎?我的答案非常簡單,不會。有三個理由。第一,技術尚未突破。大概10年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醫療有時移不動”,因為用戶在居家環境中很難拿到有意義的醫療級別的數據,即使到今天,我們也很難大規模、低成本地拿到這些數據。只有真正拿到這些數據,當技術真正得到突破,我們可以在家里將血尿常規、心電胸片、肝功腎功等項目全部基本完成,可以通過可穿戴、甚至可植入的設備完成,那時,我覺得移動醫療才算真正移動起來了,但現在的技術還達不到這一點。所以我覺得整個互聯網醫療健康行業出現拐點和大爆發還為時尚早,我們還是應該保持一個比較理性的預期。第二,政策有待松綁。最近政府陸續出臺了很多鼓勵互聯網醫療的行業政策,這是好事情,對行業絕對是利好,但是在醫療領域,利好行業不等于利好企業。它利好的是誰呢?是公立醫院,或者是納入醫保的醫療機構,而不是互聯網醫療企業。首先看醫療側。目前互聯網醫療的收費標準對標的是門診收費標準,可報銷的額度很低,因為醫保的總額有限。醫保對于互聯網醫療支付的原則是與線下服務相一致,你必須依托于一個實體醫療機構才能刷醫保、報銷網上咨詢費用。但是醫院也在吃醫保這塊蛋糕,他們也在做自己的互聯網醫院。醫保又是屬地化管理,異地醫保現在開通的也只有大病,連門診都沒有,報銷的人數也非常有限,所以指望這樣一個政策能夠讓整個行業出現爆發是不可能的。再看藥品側。因為異地現在也可以線上刷醫保買藥了,這對藥品側是不是利好呢?也不是。一是醫保總額還是有限的,很難支持大規模線上刷醫保買藥;二是醫保的支付也是跟線下的定點藥店綁定,如果藥店自己開辦一家互聯網醫院,當然沒問題,但如果第三方企業想去跟線下藥店分享醫保的額度,難度相當大。三是醫保的屬地化管理使得異地醫保無法在藥店打通。所以在醫療側和藥品側,醫保政策對企業的利好都不大,更多還是利好醫療機構和藥店,當然他們也是行業的組成部分,所以這個說法沒有錯:利好行業但是沒有利好企業。客觀來說,這次政府的態度確實比2017年、2018年開放很多。醫保支付逐漸在開放和松綁,但任何政策都會滯后于行業的發展,所以我們也非常期望互聯網醫療新政策開放度和容忍度更高一些。但還是那句話,保持合理預期。困境絕非一朝一夕可以打破,所有互聯網醫院面臨的難題,絕不只是醫保這一個問題。以禁止線上首診為例,現在所有的互聯網醫院都禁止線上首診,注意這是一條禁令。可是在這次疫情中,所有參與在線問診的互聯網公司都犯規了。為什麼?疫情期間,很多線下門診、醫療機構都關了,怎么可能讓線下先完成首診再到線上復診呢?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在線首診這個禁令實際已經完全被打破了,到今天為止,幾百萬的線上咨詢問診沒有聽說出現醫療事故。我們回頭想一想,禁止線上首診這個禁令是不是不合理呢?如果它是一個合理的政策,為什麼所有的機構都違規,或者都冒著違規的風險來干這件事呢?所以我們期待著,隨著國家對互聯網醫療功能產生越來越多新的認知,未來做出更多的改變。第三,醫療是低頻行為。像疫情這種偶發事件帶來的關注度,不太可能會帶來一個根本的、持久不變的爆發式增長。所以疫情過后,各地的醫療機構、門診、醫院重新開張,線上服務又會回歸到正常水平,疾病還是會回歸到線下的服務場景中,但是民眾對于健康生活的重視程度肯定會比以前高。就像我們前段時候看到的,家用的消殺用品、嬰兒食品等的銷量比之前有大幅度的增加。其他一些生活用品,如皮膚護理、口腔護理、美妝、藥妝相比之前,都有大幅度下滑。可以看到,民眾對于保護性的,家用的保護類產品會更加關注。當然疫情過后可能還會不一樣,到時候我們再看。醫療是以疾病為中心,健康是以生活方式為中心。一個低頻,一個高頻。我覺得醫療不太能創造新的需求,但健康服務更高頻,也更容易創造出一些因消費升級而帶來的新需求。丁香園是做健康端而不是醫療端的公司,我們對于醫療行業充滿敬畏心,因為這是一個低頻、高風險的行業,需要非常小心謹慎地探索,在這一方面,我們認為互聯網能幫忙的地方有限。可是在健康端,大眾越來越追求健康生活方式,而丁香園和丁香醫生的定位就是關注這種更高頻、更剛需的健康需求。我們認為這次疫情讓整個互聯網對醫療健康行業的推動比之前更深入,也更加整體,但在技術層面和政策層面,仍然存在較多的障礙,所以不要過于樂觀,保持合理的預期。通過這次疫情和我們自己的體會,我們認為在互聯網、在公共衛生和大健康領域,存在著更多的機會。當然這只是相對而言,相對于醫療領域它的機會會更多,而且也更高頻。2疫情暴露了中國醫療的兩個不足Q:您提到要對今后的互聯網醫療保持一個合理預期,你的預期是什麼?李天天:其實對于互聯網醫療,首先還是要認清你的定位在哪里,如果你的定位就是在醫療的話,這個預期可能還要進一步壓低,由于技術、政策的限制以及因為低頻無法創造需求的限制,醫療行業很難在短期內出現高速的爆發式增長。我其實更看好的還是面向日常生活場景的健康側的服務和產品,我覺得這一塊未來會有更快的增長。所以如果你做的真的是很硬核的醫療,還是要保持敬畏心。醫療行業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慢、又非常保守、風險又非常高的行業。Q:這次疫情暴露出來中國分級診療的不足,應該如何推進分級診療?互聯網能做些什麼?李天天:在這次疫情中,我觀察到的主要有兩個不足。第一個不足是分級診療,以新加坡為例,在這次疫情中,新加坡應該說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除了醫院之外,新加坡還有800-900家PHPC(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Clinic,公共衛生預備門診),和國內的發熱門診有些類似。新加坡這么小的一個國家居然有將近1000家的公共衛生預備門診,而且這些門診大部分是私立的、由社會資本開辦的,很好地承擔了前哨的功能,幫助患者進行隔離、觀察、指導、防護。而在國內,無論是我們的社區還是公立醫院,在這次疫情中出現了醫療資源的擠兌,這就是分級診療做的還不夠好。所以我覺得疫情過后,國家應該更重視基礎醫療的功能,更重視民營醫院、民營醫療機構、社會資本所辦的診療機構,能夠讓這些如繁星散在各處的醫療機構能夠更好地參與進來。這次疫情中,武漢亞心醫院以及亞布力論壇理事長陳東升創辦的泰康同濟醫院都是民營醫院,并且在這次抗疫過程中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變成了定點醫院。我覺得這都值得我們事后去反思,即如何進一步強化社會辦醫,進一步給社會辦醫機構進行松綁。第二個不足更多還是來自醫療行業本身,我自己也是臨床醫生,我在接受臨床醫生的教育培訓過程中,能夠接受到的公共衛生預防方面的信息非常少,在這方面的訓練也非常少,中國絕大部分的臨床醫生都是按照專科醫生的培養路徑去做的,所以很多醫生對于公共衛生、傳染病、流行病沒有那么敏感,有時候會漏掉發現傳染病的機會。所以,對于醫生的教育體系,我們也要去反思。甚至在這次疫情中,大家也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在前線發言、能夠站出來講話的,絕大部分都是臨床醫生,而我們的公共衛生專家、預防專家、流行病專家卻很少站出來輸出觀點。所以希望這次疫情過后,國家、政府能夠更加重視CDC、公共衛生、流行病、傳染病、預防醫學在醫學教育中的地位,能夠把對疫情的防范工作融入到我們的醫學教育體系中去,定期讓臨床醫生掌握這些疾病的知識。這幾年,氣候變化越來越明顯,全球變暖的趨勢已經很明顯了,現在已經出現了熱帶疾病、亞熱帶疾病北移的情況,比如登革熱,現在浙江、河南、山東都已經出現了。所以這需要我們的醫生,公共衛生領域、預防醫學領域、流行病領域、CDC的專家共同努力防范這些疫情。Q:疫情激發了公眾對互聯網醫療健康的需要,阿里健康巨頭也在加快步伐,未來丁香園如何面對更激烈的競爭?李天天:我們不太會去想這種競爭的問題,雖然現在整個醫療健康領域在互聯網的加持下發展得比較快,但是我個人認為還是處于一個非常非常早期的階段,包括醫療方面的技術突破、政策突破都還面臨很多障礙,所以我覺得競爭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我們還是更關注用戶的洞察。做互聯網產品,深度洞察用戶是非常關鍵的。所以丁香園,包括丁香醫生未來的工作還是堅守既定的戰略,堅持做健康,不做醫療、不做醫院,我們的愿景是“健康更多、生活更好”,輸出我們的專業能力,幫助民眾養成更好的健康生活方式。Q:目前疫情正在全球化,互聯網能夠為全球公共衛生事業做些什麼?李天天:在現在這個階段,互聯網能夠做的就是充分發揮它在信息和技術這兩個方面的巨大優勢。首先是通過信息傳播知識,因為互聯網最擅長的就是消除信息的不對稱,通過互聯網把專業的、科學的、專家有共識的信息變成老百姓能夠聽得到、聽得懂、聽得進的語言,能夠去傳播,這是互聯網非常擅長的事情。其次就是技術。技術能夠做什麼呢?國內有一些互聯網機構在做疫情地圖,新冠肺炎自我評測的平臺等等,這些東西都可以輸出,變成其他國家也能夠使用的產品和服務。最后,等疫情逐漸進入尾聲,我覺得互聯網還能夠做一件事,也是丁香園在準備做的事情:我們計劃在團隊內部保留這樣一支力量,這支力量會持續扮演一個看門人的角色,盯住全球各地疫情的新變化,收集其他國家和地區出現的疫情的新動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疫情也不只是一個國家的事情,丁香園和丁香醫生一定要有這種全球視野和眼光。Q:遠程醫療資源缺失能否解決?李天天:當然能,現在我們很多醫療機構在通過互聯網將自己的服務能力延伸下去,通過醫聯體、醫共體,或者是跟遠程的鄉鎮醫院共建科室、共享專家資源,定點幫扶這些地區,讓他們在當地就可以解決一些常見病、多發病,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應用。Q:現在大醫院一號難求,互聯網可以解決看病難的問題嗎?李天天:不能完全解決。互聯網更擅長解決的應該還是健康方面的問題。比如我在網上作為一個神經科醫生回答患者提問,患者一句:大夫,我頭暈,就把我難倒了。因為跟頭暈相關的病太多了,我看不到患者,無法進行檢查,也看不了他的身體情況,很難通過他的表述去解決一個醫療問題。所以我覺得,出于安全性的考慮,出于醫療質量的考慮,還是要去醫院看病,這是不可能被互聯網所取代的。大醫院一號難求的問題怎么解決呢?建立分級診療制度,鼓勵社會辦醫,延伸大醫院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到偏遠地區,通過這樣的方式把一些常見病、多發病控制在下級醫院,讓真正疑難復雜、罕見的疾病出現在大醫院里。所以這個更多還是體制上的問題,不是一個技術問題。Q:區塊鏈、5G給互聯網醫療帶來了什麼變化?李天天:互聯網醫療還處于早期階段,區塊鏈和5G也是如此,兩方碰到一塊兒,現在還看不出來變化。我現在能看到的,就是利用5G能夠推動遠程會診。可是大家要注意,5G技術雖然帶來了遠程會診的便利,尤其是在這段時間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醫院、醫療機構都在用遠程會診跟前線醫療機構對接。可是如果疫情過了之后,平時我們看到的數據是不是這樣呢?不是的。我記得我看過一個數據,很多醫院在一年當中使用遠程會診的次數平均不超過10次,所以我們可能會有點過于樂觀,覺得5G技術一下子就讓遠程醫療變得觸手可及,其實真正在現實生活應用還是會有很多問題,比如醫保問題、患者支付問題、醫療機構的意愿、醫生的意愿、患者的意愿……還是挺復雜,所以我也是抱著一個開放的心態,期待區塊鏈、5G能夠給我們這個行業帶來更多的變化。Q:新冠疫情之后就會進入大健康行業的下半場嗎?李天天:我覺得現在談下半場還為時尚早,上半場也只是剛剛開了個球而已。醫療這個行業可能跟其他行業有點不太一樣,如果你用其他行業去類比的話,確實很多行業都已經到了下半場,但是醫療行業我覺得還遠遠沒有到。所以,在這個行業中,大家還是要保持足夠的耐心,保持合理的預期,用平常心、用開放的心態,不斷關注行業、技術的變化,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機會。

關鍵字標籤:電動輪椅